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生态污水处理场
核心提示 重庆绿和环境保护工程有限公司近年来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参与川渝合作,从服务环渝经济圈入手,已在四川建成100余座小城镇生态污水处理场,有效地改善了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良性循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进军环渝经济圈 成功打造首个生态污水处理场 随着长江上游地区小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污水排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 2009年,四川省明确要求环渝的内江、达州、广安等6市加快融入重庆经济圈的步伐,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等重大事项上加强合作,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重庆绿和公司长期以来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经深入细致调查,公司发现长江上游地区小城镇污水排放有如下特点:一是小城镇数量多且较分散;二是小城镇人数少,人口多在2万人以下,每天的污水量在2000吨以下;三是污水以生活污水为主,可生化性好;四是污水排放口子多,由于许多小城镇或者无力承担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或者无力承担其运行费用,最终任其流入长江。 重庆绿和公司建成的众多生态污水处理场具有投入小、运行效果好、管理方便、环境优美等特点。公司董事长段前龙表示,公司乐意与包括环渝经济圈在内的有污水治理需求的小城镇展开合作。 内江市黄家镇地处隆昌县西北,常住人口1.3万余人,流动人口8000余人,以前,居民每天产生的1000吨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河中流入长江,每年政府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治污,但效果却一直不尽人意,对此,相关部门颇为焦虑。 与此同时,绿和公司正在寻求川渝合作的时机和切入点。 共同的需求促成了双方的合作。2009年8月,公司进入环渝经济圈打造的第一个项目—内江市黄家镇生态污水处理场正式开工建设。 由于事关川渝合作,该项目被内江市确立为市级重点工程,内江市委、市政府等有关各方对其寄予了厚望。 工程竣工之际,内江市主要领导亲临视察。当了解到该项目采用自然生态的办法处理污水,具有耗能少、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时,当即要求内江市发改委会同市环保局等部门认真研究,制定出在沿江、沿河场镇进行推广的可行性办法。 和许多地方一样,过去内江市众多小城镇或者无力承担污水处理厂建设的高昂资金投入,或者无力承担其较高的运行费用,迫切需要新的治污解决办法。 重庆绿和公司采用的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建设污水处理场投资低,综合运行费用仅有传统污水处理厂的三分之一。在处理污水的同时,还可以回收沼气能源,种植水生景观植物,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经多方调研,有关专家确认,黄家镇生态污水处理场投资少 ,又很好地解决了小城镇污水处理的难题,其经验值得推广。 段前龙回忆:“黄家镇生态污水处理场是内江市的第一个生态污水处理项目,经公司上下不懈努力,项目得到了市级领导和有关各方的充分肯定。” 事实上,也正是该项目的好口碑让公司在环渝经济圈站稳了脚跟,继而以此为基点 ,公司快速向纵深挺进 ,在成渝经济区承建的生态污水处理项目如雨后春笋。 携手环渝经济圈及周边地区 致力生态环境保护 同内江市一样,环渝经济圈及周边其他地级市由于经费不足,缺乏处理设施,一些小城镇的污水只能任其自流。由于使用和维护的费用太高,一些刚建起来的传统污水处理设施形同虚设,既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严重污染了江河水源,恶化了居民生存环境。虽然许多小城镇也为治污煞费苦心,但受制于经济和技术管理水平,治污效果却始终不理想。 在加快建设环渝经济圈背景下,重庆绿和公司主动走出去与环渝各地及周边地级市开展合作。与此同时,这些地区日益认识到建立生态污水处理场的迫切性,也在积极寻求同重庆绿和公司这样的渝企合作。 内江市市中区环保局局长任小平说:“目前,重庆绿和公司在市中区建成的生态污水处理场有11座,全部由重庆绿和公司直接运营管理,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既改善了市中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又有力地推进了小城镇建设。比如日处理1000吨污水的凌家镇生态污水处理场, 2012年4月30日竣工运行以来,经环保部门多次检测,污水经生态技术处理后,全部达到排放要求。” 置身凌家镇生态污水处理场,从外观上你难以置信这里是污水处理设施,它给人的直觉就是美丽的花园。这里的优美与宁静,能让人切身感受到污水治理与环境美化的有机统一。 从2009年进军环渝经济圈至今,重庆绿和公司已经在四川的内江、南充、自贡等地建成了100余座类似凌家镇这样的生态污水处理场,以实际行动为川渝合作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云南、海南等地也相继同重庆绿和公司开展合作,许多小城镇出现了由重庆绿和公司建设的生态污水处理场。 事实表明,重庆绿和公司采用的生态污水处理技术适合我国数量众多的小城镇,能为我国实现小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有效方法。 正是大力参与川渝合作,致力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成绩斐然,重庆绿和环境保护工程有限公司被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环保商会评为优秀环保企业(2010年-201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