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环保】构建绿色节约环保生态产业结构 |
(时间:2013-8-21 16:16:04) |
产业结构的优劣与一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循环和低碳的发展模式,以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为促进我省经济的快速优质增长,需要通过以下途径,完善产业体系,构建我省绿色、节约、环保的生态产业结构。 加快生态产业结构布局,构建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我省区域间产业分工程度有所提高,但由于对区域产业合理分工的引导力度不够和协调机制不完善,不少省级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设置重复程度较高,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性渐显。这种产业发展状况重在追求产业外延扩大再生产,必然造成该地区自然资源的相对紧张,导致各区域相同产业间的低水平过度竞争,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资源利用的高消耗、技术改造的高成本和环境保护的高代价。 要改变各区域产业发展趋同性结构问题,应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性。第一,要合理调整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和基础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第三产业;第二,要避免区域内各产业分布的分散、分割、杂乱现象,坚决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对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实行 “关停并转”;第三,鼓励和推进现有产业园区进行生态化改造,按照生态产业园区标准做好新建园区的规划建设;第四,围绕全省五大经济区功能定位,在综合考虑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上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积极构建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特色鲜明的生态经济发展新格局。 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从循环经济的视角看,我省当前生态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规模较小,各企业生产对资源的高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与之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内部结构层次低,缺乏有序调整。中低产耕地面积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57%以上,且每年超过18万公顷耕地面临沙化、石化以及土质恶化等威胁。二是工业内部结构层次低,“两高一资”项目占工业的比重较大,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全省工业能耗总量的65.57%,产业集群企业布局比较分散,产业集群质量偏低。三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也还不完善,信息咨询业、科技服务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服务业等都相对发展不足。 为此,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积极推动生态型工业、生态型农业和生态型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立生态型产业体系。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引进共生和补链项目,依托工业园区关联布局,形成循环型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实现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大力推进工业废气、废水和废物的综合回收利用,加快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以优质粮油、茶叶、中药材、林竹等特色优势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林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形成以“无害化、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益、可持续”为标志的循环型农业发展体系。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发展绿色旅游;依托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加快构筑和完善三网融合、企业网络、智慧城市等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功能;大力培育发展绿色标识等认证认可服务,积极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 健全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支持生态产业发展 我省产业结构体系不完善的一个突出表现是环保产业发展不足、资源回收与再利用产业规模太小。例如我省的环保产业,目前主要靠政府环保部门监督管理,还未形成大规模有影响力的环保产业。就循环经济强调资源回收与再资源化而言,虽然我省开展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培育了“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回收与在资源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总的来说,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为支持生态产业发展,按照“谁制造,谁回收”的原则,生产企业必须承担起废弃物回收的责任。这种责任重在提供回收的技术保障,保证废弃物可降解或可回收,并落实回收的资金来源。与此同时,要按照社会化协作的原则,积极发展专门从事废弃物回收和再生的物流企业与工业企业。要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实现物流企业的规模化经营,鼓励本土企业做大做强。要利用预售押金等方式,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吸引废弃物回流。要积极发挥劳动力优势,发展垃圾上门收集业务,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夯实废弃物回收物流的基础。要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点项目,加快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和回收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