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环保】环保部公布上半年地表水等项目监测结果 |
(时间:2013-8-5 10:15:12) |
环保频道 近日,环保部通报指出,74个城市超标天数比例为45.2%,有12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共出现22次重金属超标现象,456个城市(区、县)中有135个城市属酸雨城市,十大流域Ⅰ~Ⅲ类水质断面占69.3%,劣Ⅴ类占10.8%,有263个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占85.9%。 据监测,上半年城市环境空气污染形势严峻。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以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六项指标进行评价,2013年上半年,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54.8%,超标天数比例为45.2%,其中轻度污染占25.4%,中度污染占9.5%,重度污染占7.5%,严重污染占2.8%。 与上年同期相比,酸雨城市比例、较重酸雨城市比例、重酸雨城市比例分别降低0.7个、3.2个和2.6个百分点。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9.6%,其中,较重酸雨区和重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分别为4.4%和0.6%,与上年同期相比,酸雨区面积、较重酸雨区面积分别降低2.9个和1.1个百分点。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及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主要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重庆等省(市)。 超标点位主要分布在海河流域的永定新河、御河、海河、北运河,长江流域的螳螂川,黄河流域的渭河,巢湖支流派河,达赉湖、阳宗海和洪泽湖。从行政区来看,超标点位主要分布在天津、云南、内蒙古、安徽、山西、陕西、江苏等省(区、市)。从污染指标看,汞超标频次最多,占总超标次数的50.0%;其次是砷,占36.4%。“锰三角”地区5条河流的13个断面中,锰超标断面占76.9%,超标倍数在0.4~3.7倍之间。 2013年上半年,十大流域Ⅰ~Ⅲ类水质断面占69.3%,劣Ⅴ类占10.8%。十大流域中,珠江流域、西南诸河、西北诸河水质为优,长江流域、浙闽片河流水质良好,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为轻度污染,黄河流域为中度污染,海河流域为重度污染。 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近岸海域总体水质一般,与上年同期持平。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6.7%,同比降低3.0个百分点。三、四类海水比例为18.3%,同比上升6.9个百分点。劣四类海水比例为15.0%,同比降低3.9个百分点。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四大海区中,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黄海、南海水质良好,东海水质差。九个重要海湾中,黄河口、北部湾水质优,胶州湾水质一般,辽东湾水质差,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水质极差。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