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与震动|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绿色建筑|化工|水处理
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环保前沿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环保】周生贤:中国拒绝开“宝马”喝污水的现代化
(时间:2013-7-31 10:22:02)
  “开宝马车,喝污染水,显然不是我们期待的工业化、现代化。”日前,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
  记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哪些制度保障?
  周生贤: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一是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划。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二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指标权重,绝不简单地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环境保护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已经开展了两年多研究,目标体系已征求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意见,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争取尽早上报国务院审议。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对没有完成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追究责任。四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抓紧推动《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从根本上解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五是深化生态体制改革,为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生态文明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应该如何构建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格局?
  周生贤: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走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群众路线,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格局。
  政府要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加强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生态文明理念进行业、企业、学校、社区、家庭,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维护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激发全社会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行动。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污染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
  《大气十条》提出35项具体措施
  记者:近年来,我国污染减排取得哪些积极成效?有哪些主要做法?
  周生贤: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超额完成“十一五”任务。“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绝对削减量占排放基数30%左右。2012年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减少3.05%、4.52%、2.62%和2.77%。
  正是通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2006年以来,全国二氧化硫累计削减幅度超过20%,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出现拐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细颗粒物(PM2.5)浓度。如果没有节能减排,我国PM2.5的污染会更加严重。  
  我们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的主要做法:
  一是科学分解任务。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年度污染减排计划,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完善各项措施,严格控制增量。二是狠抓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严格建设项目总量指标前置审核。强化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保证治污设施正常运行,挖掘治污潜力,提高治污效率。三是严格责任考核。对未实现年度减排目标的地方或企业,采取“区域限批”和“行业限批”,实行停止安排中央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扣减电价款等经济处罚,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记者:大气污染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落实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周生贤: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超过环境容量,70%左右的城市达不到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大气环境治理已经到了不治不行、刻不容缓的地步。
  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提出了十条35项具体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调整能源结构、严格节能环保准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大气保护行动等要求,扣响了向PM2.5污染宣战的“发令枪”,掀起了以防治大气污染为目标的全社会行动。
  我们着重从六个方面深入贯彻落实:一是严格依法开展环境执法监管,从严惩处环境违法行为。二是加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保障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对考核未通过的地区,进行通报批评,并会同组织、监察部门对该地区负责人进行约谈、诫勉谈话。四是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并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五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地方政府、企业积极性。六是加大大气环境质量信息公开力度,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废气】浙江省绍兴市重点推进工业废气污染 
  绍兴市委书记钱建民(左一)在企业调研环保工作。   ◆徐晶锦   [原因]能源结构不合理、城市扬尘污染问题突出、机动车污染日益严重、餐饮油烟问题突出、秸 
热点文章
中国发改委 中国环境保护协会 中国节能协会 中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钢铁协会 国际节能环保协会 LED环球在线 中国太阳能光伏网
中国新能源网 中国能源网 中国照明网 慧聪网能源 世界风力发电网 中国节能住宅网 中国锅炉网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中国LED照明网 环境生态网 中国煤炭资源网 节能环保产业联盟 中国家电网 中国风机网 锅炉信息网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燕赵环保网 北极星电力网 全球阀门网 中国沼气网自动化在线 中国化工器材网 世纪环保网 中国净化设备网
太阳能产业资讯 上海环保协会 中国环保机械网中国能源信息网 环保中国 广东环保产业网 中关村环保 环保设备网
中国风能网 绿色科技网 中国仪器仪表网 中国涂料采购网 AAB亚盟环保 中国环保英才网 固废英才网 格润清洁能源网
装修污染治理 光触媒 除甲醛 低碳网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126957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