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与震动|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绿色建筑|化工|水处理
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环保前沿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环保】2012极端气候盘点 节能环保之路不变
(时间:2012-12-24 9:40:29)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多哈召开之际,世界气象组织11月28日发布了《世界气候状况年度临时声明》,认为2012年是极端气候现象频发的一年。《声明》说,今年全球各地频现极端气候事件,北半球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热浪、干旱、洪水和低温。 
  冰火两重天
  极寒:低温暴雪造成欧洲600余人死亡
  人们常说瑞雪丰年,可在今年年初的欧亚大陆,“瑞雪”俨然变成寒冷刺骨的“锐雪”,极寒成了许多国家的噩梦。
  持续不断的低温雨雪天气引发了交通瘫痪、电力供应中断、供暖供电供气受影响,百年难遇的极端低温现象袭击了基本上整个欧洲和亚洲的北部部分地区,来势凶猛让人措手不及。截至今年3月份,这股寒流已经造成600余人死亡。
  成因:始作俑者为西伯利亚高压气团
  据了解,通常影响欧洲地区的冷空气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冷空气来自于格陵兰岛,途径北大西洋、北海后自西向东影响欧洲。而另一种是冷空气来自于东欧及西伯利亚地区,自东向西影响欧洲。而这次百年低温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损失之严重,始作俑则属于后者。
  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纳利斯称,这次席卷欧洲的严寒天气是西伯利亚高压气团阻碍了暖空气西进,导致欧洲地区温度骤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陆龙骅也从技术角度给出了解释:今年北极“涛动”指数呈现负值,即北极地区比北极以外地区的气压高,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因此扩散到北极以外地区,导致欧洲和东亚各地出现严寒天气。
  热浪:北美飞机跑道被烤到融化
  今年上半年,人们还没有完全从百年低温中缓过劲儿来,一波热浪又冲了过来。虽说年初的拉尼娜现象虽然对全球产生了一定降温作用,但也只是杯水车薪。自4月份拉尼娜现象结束后,全球陆地和海洋的每月温度均高于平均值并不断攀升。
  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简称NOAA)数据显示,由于今年6月下半月的极端高温天气,使得今年头6个月成为美国本土历年来最热的半年。美国持续一个多星期的高温天气已造成至少74人死亡。过去的12个月也成为自1895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六月份的美国烈日灼身,急剧飙升的温度让人吃不消。然而当时序进入七月,北美更无喘息空间。热浪在威斯康星州和伊利诺伊州造成高速公路路面严重变形,马里兰州铁路轨道扭曲,飞机跑道甚至被热到熔化。
  成因:极度高温或缘于人类活动
  热浪来袭,专家众说纷纭。部分气象专家称拉尼娜现象在内的几种气候类型的异常交汇是导致2012年初以来温暖天气的直接原因。也有不少气象学家将高温天气归咎于全球气候变暖。
  尽管不能将个别事件归因于全球变暖,但NOAA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的气候学家杰克·克劳奇趣称,就像燃烧煤油等化石燃料、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一样,这种极端天气只会愈加频繁。对于全球变暖的原因,杰克·克劳奇说:“这一长期趋势,是干旱等局部和地区效应共同导致的。”
  除美国以外,欧洲南部、俄罗斯以及印度等地也遭受了酷热的考验。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同样强调,高温势头缘于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  
  洪水:北京遭遇61年最强暴雨
  回望2012年的极端天气,最为牵动我们的可能非北京“7·21”特大暴雨莫属。
  今年7月21日,北京城遭遇今年以来最大的雨,总体达到特大暴雨级别。一天内,市气象台连发五个预警,暴雨级别最高上升到橙色。截至7月22日2时,全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为61年以来最大。其中,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到460毫米。暴雨引发房山地区山洪暴发,拒马河上游洪峰下泄。23日,据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造成77人遇难。
  成因:城市热岛效应或是加大雨量的因素之一
  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为何突然爆发?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和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北一带剧烈交汇。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乔林坦言,冷暖空气交汇使得南方的水汽源源不断,冷暖交汇点处于北京上空。并且,持续几天的闷热给京城积蓄了充沛的水汽,北京以南的水汽又源源不断地输入,为降雨营造了良好的水汽条件。
  乔林认为,城市化导致的热岛效应,也是加大雨量的因素之一。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下垫面,地面热力比原先大。这导致城区气温难以回落,水汽无法流失。不过也有气象专家认为,城市化进程对降水的影响有着非常复杂的物理机制,因此,尚不能断言城市化进程是造成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干旱:三年连旱云南苦不堪言
  世界气象组织在日前发布的年度报告中称,2012年的旱情主要集中在美国、俄罗斯、巴西、澳洲和中国等地。 
  说起干旱,我们最常联想起的是三年连旱的云南。从今年开年至2月5日,云南全省平均累计降水量仅21毫米,而1月15日以后出现的累计降水量仅1.7毫米,持续加剧的旱情让人苦不堪言。
  截至今年2月15日的气象干旱监测显示,云南全省共有112气象监测站点出现干旱,占全省总站数的90%,重度以上干旱已占到全省总站数的55%。
  与以往不同的是,近3年云南省由于雨季降水偏少,前期的干旱难以缓解,库塘蓄水得不到有效补充,致使干旱不利影响累计增长。
  成因:季节性干旱、大气环流异常等共同导致
  云南部分地区已经连续3年发生严重干旱,云南省气象专家研究认为,季节性干旱、大气环流异常和近三年降水持续偏少三大因素共同导致今年的旱情。
  据云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晏红明介绍,冬春季节是云南的季节性干旱期。云南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每年冬春季正处于干季(11月-来年4月),自然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极易发生气象干旱。
  其次,大气环流异常。根据气象资料分析,今年1月中旬后期以来,尽管影响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偏强,但由于冷空气位置比较偏北偏东,东亚中低纬度地区主要为比较平直的西风气流控制,加上南支波动处于偏弱状态,不利于暖湿气流输送,造成云南处于干暖西风气流的控制之下,天气持续晴朗少雨,温度偏高。
  此外,近三年降水量持续偏少。自然降水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导致干旱发展迅速。
  气候变化,需要我们的正能量
  2012年,极端天气的频频出现让整个世界都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中,极端气候现象不胜枚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极端气候的影响可以是突然的、急剧的,但极端气候的演变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时期。导致极端气候产生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论,除了全球变暖,一些持续周期较短的自然存在的气候现象,如厄尔尼诺、拉尼娜,甚至季节更替都会对天气产生影响。
  众所周知,自然和人为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两大因素,前者我们不易把握,而后者我们力所能及却不停发挥着负作用。尽管诸多科学家及学者一再呼吁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可惜的是,后知后觉的人类并没有尽早的采取切实有效的挽救。
  极端气候只能给我们带来巨大伤害,减缓这一局面人类能做什么?答案依旧老生常谈:我们唯有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排温室气体,同时保护森林,多管齐下,相信行动一定会带来改变。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环保】环境保护部与山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合 
    7月16日,环境保护部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太原签署《共同推进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合作协议》,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山西省省长王君分别在协 
热点文章
中国发改委 中国环境保护协会 中国节能协会 中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钢铁协会 国际节能环保协会 LED环球在线 中国太阳能光伏网
中国新能源网 中国能源网 中国照明网 慧聪网能源 世界风力发电网 中国节能住宅网 中国锅炉网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中国LED照明网 环境生态网 中国煤炭资源网 节能环保产业联盟 中国家电网 中国风机网 锅炉信息网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燕赵环保网 北极星电力网 全球阀门网 中国沼气网自动化在线 中国化工器材网 世纪环保网 中国净化设备网
太阳能产业资讯 上海环保协会 中国环保机械网中国能源信息网 环保中国 广东环保产业网 中关村环保 环保设备网
中国风能网 绿色科技网 中国仪器仪表网 中国涂料采购网 AAB亚盟环保 中国环保英才网 固废英才网 格润清洁能源网
装修污染治理 光触媒 除甲醛 低碳网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126957 媒体合作:010-52568890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