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垃圾分类 更应了解引发哪些市场变革? |
(时间:2019-6-21 10:27:53) |
垃圾分类通过新的社会治理模式,带动生活方式及固废产业链变革。 当前,我国已具备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基础: (1)人均收入及居民素质显著提升; (2)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垃圾分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将对固废产业链利润的重新分配和体系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发展初期监管是关键,既需要发改、住建、市容、公安、商务及环保等多个部门统筹配合,也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 分类制度给固废产业链带来市场增量,重点关注盈利能力。垃圾分类将进一步推动: (1) 相关环卫设备车、中转站、垃圾箱的更新换代: 2019-2020年增量市场共约84亿元、2021-2025年每年平均约40亿。 (2)提高焚烧热值:幅度为30-40%,若以0.4元/度上网电价计,项目盈利将提升15-20元/吨;控制二噁英排放:分类后,降幅可达80%。 (3)利好餐厨垃圾处理:该类项目盈利的核心在于监管强度及附加值部分如生物柴油销售水平,垃圾强制分类有助于提升餐饮企业垃圾收运质量;增加厨余垃圾处置市场投资及运营需求:增量投资建设市场为588亿元,增量运营空间143亿元/年。 (4)促进千亿产值再生资源领域规范化、体系化发展及利润的重新分配: “拾荒者”将被替代、“小作坊”将开启供给侧改革、“经销商”盈利将被压缩。 生活方式变化带动新增消费, 厨余垃圾处理器及互联网+收运有望受益。 (1)厨余垃圾处理器有着使用便捷、节省时间、避免二次污染等多方面优势,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垃圾分类制度提升使用需求的情况下,我们预计2020及2025年的市场需求有望分别达到85及273亿元。 (2)在垃圾分类政策要求“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情况下,“996”上班族对于垃圾分类后的投放“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我国的居住习惯和饮食习惯也进一步激发了对上门回收垃圾的需求。互联网+收运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但仍需找到适合的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平台搭建渠道压低人工成本或如何获取纵向产业链盈利差是关键。 关注新治理模式带来的市场变革。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和全面推广不仅能促进固废处理全产业链的协同整合以及利益最大化,更将优化居民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置方法,甚至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环卫设备方面建议关注盈峰环境、龙马环卫,中国天楹;垃圾焚烧方面建议关注区域性龙头上海环境、以及产能加速提升的瀚蓝环境;餐厨处置方面建议关注渗滤液处置龙头维尔利。从对生活方式改变的角度分析,厨余垃圾处理器市场和互联网+环卫模式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建议关注提前布局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小家电制造厂商,以及布局互联网收运、再生资源的创投企业。
|
|
|
|
推荐图片 |
 | 鑫联环保联手清华苏州院共谋危废治理科技创 | 5月20日,在此间举行的固体废物管理与城市矿产开发国际学术会议上,鑫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鑫联 |
|
|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