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固废治理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或迎供需两旺局面,危废处理来到“十字路口”
(时间:2019-3-27 15:14:29)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和环保政策的趋严,危废处置行业迎来了高速增长期。尤其是进入2018年以后,生态环境部“清废行动2018”迅速拉开战线,工信部在长三角也启动了大排查行动,大大刺激了危废处理领域的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开数据,2016年中国危废产生量为5347万吨,相较于2011年危废产生量343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仅9.28%,2017年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6939.89万吨。
   然而现实情况更加严峻,有专业机构指出,按照危废产量占工业固废产量的比重来测算,近两年我国的危废产生量应该在8000万吨到1亿吨之间,这也意味着危险废物的实际产生量远远大于统计量。还有分析预测,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危废数量超过1.2亿吨。
   如此巨大体量的危险废物,都去了哪里呢?据悉,32%由专业的第三方危废处理企业解决,另外68%的由企业内部通过循环利用等方式自行处置。按照生态环境部的统计,2017年我国年度实际收集和处置量为2252万吨,仅占统计总数量的32%。
   即便是按照全国危废经营单位的核准经营规模,现在国内的危废处置缺口超过6000万吨。所以危废处理不仅仅是一笔经济账,更是一个环保账,一道民生题。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长管爱国曾指出,中国危废利用处置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全国危废利用处置设施布局不合理、标准规范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等老问题,仍在影响行业发展。
   事实的确如此,“小乱散”的市场格局已经成为我国危废处理的一大掣肘。固然参与者大有人在,但整体规模和有效处置能力偏弱,生态负担较重,而且许可证的存在,也加剧了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可以说,现在我国的危废处理正处在“十字路口”。环保趋严后,现代化与科技化建设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危废处理市场缺口需要填补;相关主管部门重管理而轻方法的监督方式,使得危废市场处理产生越发明显的供需错配矛盾需要解决。
   E20环境平台、国际发展部负责人潘功说:“行业集中度提高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如何提升?相对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系列政策的扶持,逐步放开市场空间,培育更多的新兴市场参与主体,让更多的资本和力量介入。说白了,就是提升危废处理的市场化。
   鉴于危险废物处理的迫切性,以及近段时间社会发生的相关事件,我们认为,2019年危险废物领域的执法力度将会大幅强化,一是倒逼地方政府加快危废处置设施的审批,二来促进危险废物进入第三方专业企业处理,“供需两旺”的局面会大概率出现。
   当然,为了避免市场垄断、限制竞争的情况,政府相关部门也要承担起培育更多的新兴市场参与主、推进管理与法规建设两方面的重任,真正建设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危废崛起的信号已经足够多、足够明显,行业爆发期,或早或晚,但终将到来。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中国环保临沂生态循环产业园:让临沂山青水 
   ——“中国垃圾发电万里行”第10站采访中国环保临沂生态循环产业园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青山绿水多好看……”诞生于山东省临沂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