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固废治理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2018年垃圾发电行业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分析
(时间:2018-12-14 8:50:02)

   市场规模将稳步扩大
   和传统的堆肥、填埋相比,焚烧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等优点,更能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对减量化和无害化的要求。同时,焚烧处理的方式还能利用焚烧产生的热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
   2017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已达到7589万吨,同比增长2.86%;此外,焚烧垃圾场数量从2010年的104座增加至2017年的278座,焚烧处理率由2010年的18.8%提高至37.7%。

   随着垃圾焚烧处理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垃圾发电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起步于20世80-90年代,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焚烧设备和技术,消化吸收优化,先后经历了起步阶段、开发阶段、装置国产化、BOT模式运营阶段。
   在经过四个阶段发展后,垃圾发电行业已取得长足进步。截至2017年,我国垃圾焚烧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约730万千瓦,垃圾焚烧发电项目339个,年发电量约375亿千瓦时,年处理垃圾量超过1亿吨。2018年1-6月,新签约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约50个,再次反映出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发展之迅猛。
   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要加快垃圾无害化化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底,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其他设市城市、县城(建成区)、建制镇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以上、80%以上和70%以上。作为政策扶持性产业,垃圾焚烧发电的政策利好发酵,预计到2022年中国垃圾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190万千瓦。
   市场竞争格局趋于稳定
   在区域分布方面,我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多集中于发达省市。从垃圾焚烧产能角度看,浙江、江苏、广东三省垃圾焚烧产能超过3万吨/日,甘肃、贵州、内蒙古、辽宁、陕西、宁夏、新疆、江西8省垃圾焚烧产能不足3000吨/日,而青海和西藏更是尚无垃圾焚烧项目。

1.jpg

   从焚烧处理占无害化产能比例来看,2016年全国焚烧处理占无害化处理比例为41%,全国有14个省焚烧处理占无害化处理比例超过该比例,且大多分布在中东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其中浙江省焚烧处理占无害化处理比例最高,达到了71%。
   在企业竞争方面,我国垃圾发电行业集中度也较高。根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发布的数据,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容量前十企业分别是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同、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锦江集团、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临安嘉盛环保。
   其中,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垃圾发电装机容量最高,2017年达到67.82万千瓦,遥遥领先其他竞争对手;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同排在第二,装机容量为37万千瓦;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装机容量第三,为27.8万千瓦。

2.jpg

   从年处理垃圾量来看,前十企业分别是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同、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锦江集团、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旺能环保有限公司。
   其中,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同年处理垃圾量仍位居前两位,2017年分别达到1074.33万吨、472.75万吨;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尽管装机容量只排在第七位,但年处理垃圾量却超过了大多数企业,排在第三。

1.jpg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国内外专家学者汇聚沈阳 共商大气污染预防 
  为推动亚太经合组织(APEC)各成员经济体中小企业间的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外中小企业在环保产业技术领域发展,加速企业间成果对接与洽谈,由第十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