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固废治理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垃圾处理建立科学治理体系 三大角度建立系统化流程
(时间:2016-10-26 9:58:17)
  据媒体报道,广东省廉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近日点火试运行。据了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其中二噁英排放指标达到欧盟Ⅱ级排放标准。正式运行后,将有效解决廉江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当前,关于垃圾处理的话题越来越多,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也存在争议。这是因为,以前垃圾产量少,垃圾处理量更少,建座填埋场便可解决垃圾出路问题,垃圾问题没有引起社会重视。近些年,垃圾产量和处理量迅速增加,一些城市土地供应出现紧张局面,垃圾处理形势恶化,于是,垃圾焚烧处理成为选项。但由于易引发邻避效应,使得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成为广受讨论的热点。
  笔者认为,讨论垃圾治理,不应局限于某一思路,应进一步开阔视野,从处理、管理和治理多个视角出发,加强研究,建立更科学的垃圾治理体系。
  一是处理、管理和治理视角。虽然垃圾问题大讨论始于垃圾烧与反烧视角,但垃圾焚烧处理既是科学处理垃圾之需要,也是垃圾处理严峻形势之所迫。垃圾焚烧处理确实存在邻避效应,且因一些焚烧处理设施运营过程中暴露出的负面影响而不断扩大,致使焚烧处理设施落地难,甚至恶化了垃圾处理形势。所以,烧与反烧的讨论很快便转换成烧与怎样烧的讨论。笔者认为,应从这种讨论从摆脱出来,从垃圾处理、管理、治理及与其相关的工程技术、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等方面讨论垃圾处理问题。
  垃圾处理、管理或治理,只是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各有必要和正当性。恰恰因视角不同,在如何看待和研究垃圾问题上自然有所不同,其研究方向、关注重点、解释方法和解决垃圾问题的途径等方面各有侧重,使之构成互补或包容关系。垃圾处理从工程技术层面看待垃圾问题,强调采用填埋、焚烧或综合处理等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垃圾问题;垃圾管理从行政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层面看待垃圾问题,强调采用政府调控手段解决垃圾问题;垃圾治理从社会和社会技术层面看待垃圾问题,主张吸纳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和垃圾处理、垃圾管理的研究成果,推动政府和社会良性互动,通过动力创新、技术创新和体系创新,实现垃圾全程、多元、综合和依法治理。
  二是互动共治范式。垃圾治理对于垃圾处理和管理具有包容性,有必要从垃圾处理、管理转变为垃圾治理。这种转变意味着观察和理解垃圾问题范式的转变,从企业、政府独司其职转变为政府和社会互动共治。相应的,垃圾问题便要从工程技术问题、行政管理问题转变成社会治理问题。不仅要看到垃圾的物质属性,更要看到垃圾的社会属性,更加重视政府和社会内部及彼此之间的互动。
  以互动共治范式观察和理解垃圾问题,必然涉及政府管制、生产、生活及其他种种相关活动构成的社会活动。这是一种多主体互动的活动,既会产生互动收益,也存在冲突内耗,诸如旁观者效应、搭便车效应、见风使舵效应和邻避效应就是社会内耗的表现。如何减少社会内耗,增大社会收益,这是研究垃圾治理的主线和目的。
  三是制度化。为了减少社会内耗和增大社会收益,必须将各主体的选择与行动制度化,使之成为社会选择和社会行动,达至社会互动共治。为此,必须细分垃圾治理的相关主体,包括垃圾产生与排放主体(居民、企事业单位等)、垃圾处理服务主体(企业、社会组织等)和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等,细分垃圾治理流程与处理服务环节,厘清各主体的职责、权利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尤其要厘清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社区(村)居委会、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垃圾处理服务企业、垃圾产生与排放主体之间关系,促使所有主体的选择与行动规范化和程序化。
  综上所述,当前在垃圾治理研究视角、范式和制度化等方面已经积累了可贵素材,应用这些素材和垃圾治理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垃圾治理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帮助人们扬弃垃圾治理研究与实践中的一些片面认识,启迪人们系统观察、理解、研究垃圾治理,丰富垃圾治理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避免选择与行为偏差,凝聚社会共识,促进垃圾治理全面深入发展。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确保实现“十 
  7月1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到省环保厅调研。这是赵克志在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参观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展示,详细询问设备应用情况。   7月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