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固废】广东惠州:“垃圾突围”大跨步 |
(时间:2013-4-11 10:14:26) |
4月10日上午9时,广东省惠州市中心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启动仪式在光耀荷兰水乡小区举行,包括光耀荷兰水乡、海伦堡及金裕碧水湾三个试点同步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今年7月试点将增至十个,年底将对中心区所有具备物业管理的484个小区,约14万户居民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试点 上半年内将增至十试点 作为首批启动的三个试点之一,光耀荷兰水乡第一小区共有480户约2160人将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当中。在启动仪式现场,相关工作人员在小区内设置宣传栏,并向小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小区垃圾量约为每天2吨,已经设置干湿垃圾投放点21处,有害垃圾投放点18处。”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首批三个试点共涉及居民3600户,上半年还将在奥林匹克花园、江南丽苑、东方威尼斯、升平苑、雍逸园、名流印象、惠州学院共七个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区域的共同特点是人流量相对较大、管理较为完善的区域,更便于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以及总结经验”。 在这十个垃圾分类先行示范点的基础上,下半年,惠州将对中心区所有具备物业管理的484个小区(约14万户)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工作。明年内,在惠城中心区所有的小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院)校、商场等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建立起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和有害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初步实现惠城中心区垃圾分类的普及化、常态化、规范化,并最终向有条件实施垃圾分类的农村延伸拓展,努力实现城乡垃圾分类一体化。 投入 全部设备政府买单免费发放 据悉,这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行全部由政府买单。试点区域每户居民(含小型商业门店)都将免费配发“两桶三袋”。其中,一个桶装干垃圾、一个桶装湿垃圾,每天各配发一个垃圾袋,每季度还配发一个垃圾袋装有害垃圾。 另外,在试点的公共区域还配有垃圾分类容器,配发标准为每栋楼一套(2个)240L垃圾收集桶,无物业管理的其他居民区原则按平均30户/套的比例配备,有害垃圾桶按每200户设置1个,办公楼(含大型商业场所及学校等)根据实际情况配置。 目前,市环卫局已购回4辆干湿垃圾收运车、有毒垃圾收运车,每天定时定点对试点小区垃圾进行回收运输。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将逐步增加至15辆湿垃圾运输车和20辆专门运输和收集内街小巷湿垃圾的小型电动车,并配备15名司机和35名工作人员,以尽快按计划在市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 改变 四分类改为三分类源头终端一条龙 2011年9月,惠州曾试点垃圾分类,其时的分类标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不少市民反映这种分类难以掌握,期望获得垃圾分类知识普及。 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行的分类标准仅为三类,即干垃圾、湿垃圾和有毒垃圾,试点居民只需在家中做好简单的垃圾分类打包后,投放到小区的分类容器,其中干垃圾投放到灰色桶中,湿垃圾投放到绿色桶中,有害垃圾则投放到红色桶中,整个过程分类简单,易于掌握。 “我们将严格按照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步曲’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垃圾处理将实现一条龙彻底分类,从收集转运开始,工作人员将每天按时对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分别进行收集。其中湿垃圾采用密闭湿垃圾专用车辆收集,干垃圾则由既有车辆按原收运模式或规定进行收运,有害垃圾由属地环卫所每季度收集一次,在本所指定地点暂存,待达到一定数量后由环卫专用车辆集中运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开设的有害垃圾贮存专区储存,并定期送广东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置。 终端分拣环节时,垃圾处理场设专门分拣中心,通过市场化运作,由专门公司对干湿垃圾进行再次分拣,达到可回收物资源化充分利用的目的。 配套 与垃圾焚烧厂升级改造结合,缓解垃圾处理压力 目前,惠州市区生活垃圾日产量已达1100多吨,每年还在以近10%的速度增长,“市区生活垃圾量日益增加,而市垃圾填埋场容量越来越小,市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即将升级改造,垃圾处理压力与日俱增。”市环卫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惠州市垃圾焚烧厂正在进行为期180天的升级改造,以提高4条焚烧生产线的效能,而垃圾分类是从源头控制垃圾产生量,缓解垃圾处理压力,遏制垃圾污染的重要有效手段,与垃圾焚烧厂改造相辅相成,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填埋、焚烧处理总量零增长,资源回收率达到18%以上。 2014年,惠州将健全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填埋、焚烧处理总量负增长,资源回收率力争达到20%以上。到2015年,惠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回收率达到50%以上,处理率低于50%,实现生活垃圾填埋、焚烧处理总量在2013年的基础上减量10%,初步实现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监管体制机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有效控制垃圾随意倾倒和无控制堆放。 垃圾分类不该只是试点的事 ■记者手记 在这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行工作内容中,特别提出要将试点区域路边、街道、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垃圾容器设置由现在的单箱设置改为干湿两类双箱设置。然而记者走访发现,惠州街头现存的分类垃圾桶并未起到实际效用,真正实施垃圾分类的市民寥寥无几。 记者走访沃尔玛附近查看沿路的垃圾桶发现,虽然垃圾桶外壁明确标明分为不可回收垃圾桶和可回收垃圾桶两类,但里面盛装的垃圾却非常杂乱,部分可回收垃圾桶内扔着烟头和水果核,而不可回收垃圾桶内反而装着广告宣传单。正在记者查看时,市民廖先生拿着广告宣传单随手就扔进了不可回收垃圾桶内,记者追问他是否知道要分类投放垃圾,廖先生表示,虽然知道广告宣传单属于可回收垃圾,但并没有留意要分类投放,“分类投放有用吗?不知道清洁工是不是分类处理的,就随便扔了。” 在江北某小区内,垃圾桶同样设置有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类,该小区物业管理工作人员表示,仅有小部分业主会注意分类投放垃圾,“很少有业主扔垃圾时还会看一下的,这种分类设置基本没用”。不过,就在记者走访该小区时,有一名年轻妈妈正在教自己的孩子识别和分类垃圾,“从小教他垃圾分类,教他环保理念,这是文明社会的趋势”。 目前,惠州就垃圾分类工作的试点推行阶段,已明确提出要在每个试点配备三名宣传员、三名指导员以及三名监督员,以保证试点效果。然而,作为一项为全民谋福祉的工作,垃圾分类,绝不只是试点的事,更不是政府单方面倡导的事,它需要全民参与,并将最终造福于全民,垃圾突围势在必行,而垃圾分类的推行时间表,还得每个市民的意识建立早晚说了算。
|
|
|
|
推荐图片 |
 | 【环保】环境保护部与山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合 |
7月16日,环境保护部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太原签署《共同推进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合作协议》,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山西省省长王君分别在协 |
|
|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