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环境监测酝酿第三方运维模式 800亿市场空间呼之欲出 |
(时间:2017-10-19 10:32:11) |
随着环保政策密集落地,环保细分领域正在加速崛起。环境监测作为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行业正在持续升温。随着环境保护大建设时代的到来,环境监测也正向综合服务型商业模式发展,巨大的市场空间正在加速释放。 环保行业的关注热度正持续上升,环境监测体系渐趋完善。工业的快速发展与环保政策的严密落地,倒逼出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市场需求的攀升,各大企业的投资目光也逐渐聚焦到环境监测领域。 政策密集落地 完善环境监测体系 2017年9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其中提出,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明确了违反环保法规的责任承担制度。该《意见》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环境监测制度体系。 与此同时,《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制定 技术指南》、《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土壤和沉积物 金属元素总量的测定 微波消解法》等水环境、大气污染防治、土壤保护等领域的相关环保政策也密集落地。据中国环联统计,目前我国仅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就已达到64项。 市场刚需攀升 释放百亿行业空间 得益于政策利好,加之环保督查工作趋严,固废、水务等环保细分领域的发展全面提速,环境监测领域的市场需求日益攀升。一旦建立起系统完善的体系,环境监测将在空间布局和开发规模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对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环境监测引导了市场秩序的有序化,提升了经济发展的绿色产能。各地PPP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市场空间在环保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加持下快速释放。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67亿元,“十二五”期间行业复合增速达到17.6%。 截至目前,中国已基本建成覆盖环境空气、地表水、酸雨、近岸海域、土壤、噪声和生态等要素的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预计,监测预警数据库和信息技术平台将于2018年年底前建立,并于2020年年底前组织完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普查。随着环境监测站点增加以及环境监测技术升级,“十三五”期间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码,环境监测的行业热度将持续攀升,预计到2020年环境监测行业市场空间将超过800亿元。 企业加码布局 争抢市场蛋糕 伴随着环境监测领域发展春天的到来,众多企业纷纷在环境监测行业加码布局。近期聚光科技、先河环保在行业内的表现尤其亮眼。 9月26日,聚光科技公布其与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签订了《广西区环境物联网(空气质量监测站)PPP 项目协议》,成交金额1.33亿,为全国首个环境质量监测PPP模式示范项目; 9月29日,先河环保发布公司中标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1+18”大气监测专项1包省控自动站建设项目,中标金额2.29亿。 政府PPP项目的落地将加紧企业在环境监测行业的建设步伐,而行业的有序发展更加离不开政府政策的良性引导。政府必须严格遵循生态红线,充分尊重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同时,也意味着政府对项目标的的选择将从“招商引资”的模式逐渐过渡至“聚商选资”,倒逼高污染企业、环保违规企业的淘汰退出。 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第三方运维大势所趋 市场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与竞争力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站稳脚跟的发展之道。 纵观环境监测领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复杂性和分散性等特征。环境监测行业要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进行先进的监测技术运用,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将环境监测向物联网+的方向发展,实现信息分享的便捷化、实时化、公开化。 企业还需加强精细化管理和监测的科学配置,提高监测设备的技术含量,重点突出环境保护监测网络数据化建设,由销售设备向提供检测数据为主的综合服务商转变。国家对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回收,加大了环境监测力度,鼓励环境监测的第三方运营,恰恰为环境监测综合型服务商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呼吁下,环境监测第三方运维将是大势所趋。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