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2016年环境质量总体向好 未改环境污染严峻形势 |
(时间:2017-4-27 9:56:12) |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4月2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作 《国务院关于2016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与研究处理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时指出,2016年,环境质量在全国范围和平均水平上总体向好,但某些特征污染物和部分时段部分地区出现恶化。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很大差距,环境保护仍处于补齐短板的关键期。”陈吉宁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部分地区发展和保护的矛盾突出,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等问题频发。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不健全,经济手段运用不足,环保队伍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2016年环保量化指标超额完成,环境质量喜忧共存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环保量化指标任务均超额完成。”陈吉宁介绍,2016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2.6%、2.9%、5.6%、4.0%,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404.58万辆。 根据《报告》显示,2016年环境保护目标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为:一是加强环境立法与监管执法;二是深化生态环保领域改革;三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四是健全环境预防体系;五是加大生态和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六是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七是强化各项保障措施。 综观《报告》显示的2016年环境质量状况,堪称喜忧共存。《报告》分别围绕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状况、生态环境状况、环境风险状况五个方面反映了2016年的环境质量状况。其中,空气、水、土壤三项正在进行的“三大战役”无疑聚焦了各界目光。 空气质量方面,《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部分时段污染加重。比如京津冀供暖期间,PM2.5浓度为135微克/立方米,是非供暖期浓度的2.4倍,仅12月就发生五次重污染天气过程;重点区域继续改善,局部地区污染仍然较重。比如,河南、北京、河北、山东优良天数比例不到60%,山西、江西、安徽、陕西等省份优良天数不增反减,山西、陕西PM2.5浓度不降反升;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臭氧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全国臭氧平均浓度同比上升3%,成为影响5—9月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水环境质量方面,《报告》指出,优良水质断面增多,劣Ⅴ类水质断面略有下降。水质改善不平衡,部分水体趋于恶化,其中,121个国控断面持续为劣Ⅴ类,主要分布在海河、黄河和长江流域。总磷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其中,112个监测水质的国控重点湖库中,总磷为首要污染物。 土壤环境状况,《报告》指出,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工矿企业及其周边土壤环境问题突出。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排放不断累积,化肥、农药、农膜等使用量多,土壤环境保护压力依然很大。 响应执法检查,环保部积极整改落实 2016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关于检查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出审议意见,并进行专题询问。按照有关要求,环保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并整改落实。 根据《报告》可见,整改落实情况涉及落实环境保护责任、进一步落实法律制度、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高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完善相关法律政策、营造环境保护良好氛围等六个方面,其中,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改和落实情况备受关注。 围绕六个突出环境问题,陈吉宁介绍,一是强化北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其中,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统一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及时组织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会商,实施大范围高级别应急联动;先后派出60多个督查组,督查应急措施落实情况,等等。 二是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其中,在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中,强化饮用水安全保障制度。在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中,明确地级及以上城市88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目标,等等。 三是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其中,编制实施《“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动PPP模式,推进农村污水治理设施企业化建设运行,强化政策性银行长期贷款支持等。 四是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其中,印发《“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3.98万吨/日,等等。 五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六是做好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管理。 抓好重点 补齐环境污染短板 对于下一步工作安排,根据《报告》,将按照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的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决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全面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二是深化和落实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实现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覆盖。稳步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推动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工作,建设监管平台,研究制定生态补偿、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等配套措施。 三是加强环境法治建设。根据《报告》,将推进水污染防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修订。对所有重点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 四是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五是积极主动应对环境风险。 六是不断提升环保基础能力。其中提出将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开展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各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随着环境治理措施深入推进,留下的很多环境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复杂性在增加,解决的难度在加大。”陈吉宁承诺,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通过环境质量改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