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预警监测,已成为本市统计工作重点内容。日前,记者从市统计工作会获悉,北京将建立人口、资源、环境监测体系和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跟踪监测体系,并加强首都重点区域差异化发展监测。
按照市政府要求,北京统计部门将建立一套人口资源环境监测的指标体系,从人口分布、就业形势、功能定位、产业布局、能耗与经济贡献等角度,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与区域空间布局相结合,与城市承载能力相结合的要求,全面分析区域承受力情况及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规划、科学引导的对策和建议。
今后,本市人口统计将进一步完善,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数据将与公安部门暂住人口登记、流动人口监测相结合,并整合能源、资源、劳动力、产业发展、环境生态等多方面的调查,形成更立体、更丰富的人口监测信息,为人口规模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根据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本市将切实降低常住人口的增速,主要手段包括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进行人口评估和交通评价、水资源评价;研究建立与人口调控挂钩的政府投资、公共资源分配机制,明确区县调控责任;产业调控方面强化节能节水节地等标准,严控低端产业无序发展;推行居住证制度,建设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等。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人口资源环境监测体系将力争年内开始试点,但北京人口规模调控的重点不是就人口调人口的简单数量调控,而是要结合产业布局调整和功能区定位来引导人口合理流动,职住平衡、城郊教育医疗文化配套设施的完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都将是重点关注的问题。
今年统计部门将强化的另两大重点领域监测同样与人口调控密切相关。
预计春节后启动的京津冀协调发展跟踪监测体系,将紧密围绕人口分布、综合实力、产业分工与合作、对外经济、基础设施布局和生态环境等重要因素,开展统计监测与评价研究。首都重点区域差异化发展监测,则会建立区县差异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人口调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指标在考核中的比重,淡化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投资、经济总量考核,引导区县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