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环境】普洱市环境空气优良率保持在100% |
(时间:2013-8-7 14:57:18) |
记者日前从市直有关部门获悉,近年来,我市(普洱)环境保护工作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围绕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快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升幸福指数为目标,狠抓污染减排,强化项目管理,深化生态建设,强势推进重点区域和行业的环境治理,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十二五”以来,普洱扎实抓好污染物的减排工作,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四项约束性指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抓好生活污水处理、农业源及制胶废水治理、制糖行业中低浓度废水治理项目,10县(区)污水处理均于2012年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经国家环保部核查认定,2011年、2012年全市共完成37个省级重点减排项目,削减化学需氧量2344吨、氨氮124吨、二氧化硫420吨、氮氧化物309吨,基本完成减排任务。同时把“为群众造福谋利、让人民舒心满意”的执政理念转化为行动力,将农村环境保护综合整治作为农村最大的民生工程,以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突破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工作,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止2012年,共完成了11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目前正在实施的有1个连片整治项目和3个村庄整治项目。累计投入中央资金618万元、省级资金195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39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85.6万元,整合其他资金1000多万元。 强化环境监测监督管理也是我市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的又一项措施。全市通过抓好市、县环境监测站建设,配置配全相关监测仪器设备,充实环境监测队伍力量,全市环境监测监察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对污染源头的控制作用,对高消耗、高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通过强化“三同时”管理,提升企业的污染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产业“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推动产业向绿色、循环低碳方向发展。扎实开展专项行动,对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饮用水污染、垃圾污染、重金属污染、辐射放射源污染、城区烟尘污染和噪声污染等,严防严控。目前,普洱市主城区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39,达一级标准,环境空气优良率保持在100%。对澜沧江、红河及怒江3大水系11条河流11个监测断面进行监测,水质达标率为100%。辖区内共设饮用水水源监测点16个,水质达标率为100%。 同时认真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立了普洱市黑冠长臂猿保护协会,建立了景东无量山黑冠长臂猿保护基金会,募集到800万元资金用于黑冠长臂猿保护。与糯扎渡水电站合作完成了糯扎渡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基地改造,与普洱学院合作完成了“生物多样性科学教育馆”建设,并在全省第一家编制完成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普洱实施方案》。积极创新环保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台、电视、手机等媒介及各种会议和活动,广泛开展环保工作,着力提升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绿色学校27所、绿色社区5家,省级教育基地2家,市级绿色学校74所,绿色社区14个。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