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之内,山西省发生两起涉嫌瞒报或迟报的重大事故。南吕梁山隧道事故瞒报风波尚未平息,2013年1月5日下午,浊漳河水污染事故被曝出迟报达五天之久。
据报道,该次水污染事故发生于2012年12月31日7时40分,但直到五天之后的2013年1月5日下午,山西省政府才接到事故报告。事发原因现已查明,由于输送软管破裂,长治市潞城市境内的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苯胺泄漏事故——总量约为38.7吨的苯胺泄露,约30吨苯胺被当地采取措施截留,8.7吨苯胺流浊漳河。 事发地段为漳河上游,邻近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之地。漳河水系是山西省长治市、河北省邯郸市、河南省安阳市三地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沿线涉及上百万人口。 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王鹏副教授表示,苯胺又称阿尼林,是一种有刺激性、残留性比较高的有毒化合物。苯胺为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有强烈气味,是染料工业中最重要的中间体之一,也是生产农药的重要原料。 谈到此次山西苯胺事故,王鹏认为:“虽说苯胺在水中的溶解度不高,但却对水有一定的亲和力,因此对水的污染程度也就会比较大。如果人喝了被苯胺严重污染的水,对健康的危害也会比较大,肝脏和肾脏可能最先受到损害。” 苯胺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若大量吸入会引发急性中毒。苯胺毒性主要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人体若吸入或接触,会造成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等。 王鹏解释,从化学的角度来说,苯胺与易挥发的化合物不同,它一旦进入河流等水源,挥发较难、残留较易。水中的生物体如果喝了含有苯胺的水,无疑会受到危害,最终这种危害可能会随食物链传导到人。 1月5日接到山西省环保部门的污染事故通报后,下游的河北省邯郸市环保部门紧急对浊漳河涉县水域水质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苯胺、挥发酚等因子“检出和超标”。由于相当部分自来水以漳河为水源地,当天下午5时,邯郸市紧急停止使用漳河水,结果造成市区大面积断水。 同时接到山西省通报的河南省安阳市,也在境内岳城水库、红旗渠等部分水体发现苯胺、挥发酚等因子“检出和超标”。随后,安阳市亦紧急切断相关水源。 幸运的是,邯郸、安阳两市并非单一水源地城市。除以漳河地表水为水源外,两地还同时拥有地下水水源,因此未出现长时间停水事故。 两市市民目前最为担忧的是,在长达五天的事故迟报过程中,他们有没有将已污染的自来水喝到肚中?目前,这一问题还未被当地官方明确解答。 邯郸市政府一位负责人抱怨称:“我们得到通知的时间确实有点晚,这给应急处置带来很大不便。我们已建议环保部尽快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事故原因及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