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环境污染防治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水生态综合治理需求和技术迭代需求。污染源在变化,水污染防治的挑战接踵而至。
为探索水域防治的未来之路,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环境与生态研究院联合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第二届水环境治理高峰论坛,论坛以“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为主题,聚焦水环境综合治理行业发展趋势、难点及痛点,组织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探索水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新举措和新实践。
水环境综合治理主要目的是解决污染源问题,构建水体生态系统,恢复水体自净能力,这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而当前以什么模式、从哪些方面、采取何种措施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成为社会和行业的关注焦点。
论坛现场,时代周报记者专访了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技术研究院院长葛敬,双方就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现状与未来、科净源的实践与技术路径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
葛敬表示,无论是现在的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或者是未来“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后中国水环境的发展要满足低碳节能和能源自给自足,这是未来二三十年内行业的增长点。
下海创业,技术迭代深耕行业
自2000年成立以来,科净源专注于水环境治理领域,经过二十余年的行业深耕,积累了行业领先的技术和丰富的水环境治理经验。凭借这些优势,科净源从流域、区域等宏观角度,构建“咨询、设计、制造、实施、运营”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开拓出了水处理产品、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和运营服务三大类业务,满足下游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速分生物处理技术、孢子转移技术和循环水处理技术的研发诞生和迭代,见证了科净源二十余年的深耕和行业变迁。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科净源已成为水资源综合治理这一细分领域绝对龙头,并逐步拥抱资本市场。
谈及为何选择这一冷门行业,葛敬久远的回忆被勾起。在创业之前,葛敬有着丰富的国企工作经验,在做出投身到改革开放浪潮的决定之后,彼时的葛敬有很多选择,包括相对熟悉的节能、低碳以及供暖供热锅炉等市场等等。但深思熟虑之后,最终选择循环水治理这一相对冷门的领域。竞争力少,是葛敬考虑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图为: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技术研究院院长葛敬
科净源最初的发展之路困难重重。回想起当初创业的艰辛,葛敬不禁发出感慨,当时科净源正处于没钱没靠山没人的“一穷二白”窘境。而当时的循环水治理业务在国内非常弱,参与者寥寥;国家标准、治理思路、用户需求,都处在一个非常初级和有待开发的阶段。
相对薄弱的循环水治理市场给了科净源充足的发展空间。经过四年多的耕耘,科净源开展了冷却水、冷冻水、采暖水工业循环水等多个业务,成为了循环水治理这一细分市场的头部企业。
之后为了做大企业,科净源需要开辟循环水治理之外的第二个领域,便将目标瞄准在污水治理这一细分市场。而帮助科净源站稳污水治理市场的关键点便是技术创新和成本管控。
2003年,科净源就开始研究新型污水处理工艺,之后研发出了速分生物处理技术,这一技术卓越的性能给科净源在市场竞争带来了极大的差异化优势。
在速分生物处理技术设备投资上,科净源采取严格的成本管控策略。葛敬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当时污水治理市场设备投资模式是一次规划、一次设计、一次建成,一次投入运行,而科净源创新性地推出了一次规划、分期投入、分期实施、模块化建设、模块化运行的新模式。
“别人要做一个10万吨污水处理厂,可能要投资一个亿,而我投资2000万。别人那是考虑未来5年甚至10年水量的增长,而现在水量可能就2万吨。我投资2000万,等水量增加了再建新的模块,杜绝了‘大马拉小车’的低效率问题。”
随着国内对水环境治理要求提高,现在污水治理已经逐渐过渡到生态治理,生态修复势在必行,这是未来20年国内水环境治理的一个头等大事,也是未来的经济增长点。科净源再一次抓住了这一商业契机,并研发出了孢子转移技术。得益于这一技术,科净源出水的质能提高很多倍,且性价比较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再一次得到夯实。
市场需求为抓手,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科净源在市场需求转变时,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获得市场的认可。这并非偶然,科净源把持续创新放在公司发展的第一要位。
“民营企业家要是不创新,是活不了,发展不了的。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迭代,才能取得先机,才能在某个领域当中取得突破。”据葛敬透露,科净源创新费用投入每年都在增长,并要求研发团队既定的计划必须花出去,也要求这个钱花得有价值。
为了保持持续创新能力,科净源还跟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知名大学一起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赋能提质。
葛敬强调,产学研,要把产放在第一位。实际中很多企业却并没有把产放在第一位,原因就是产太弱势。如果不考虑市场需求,那么研究出来的产品可能就会陷入实用性低、市场转化率低和性价比低的尴尬境地。
据葛敬介绍,科净源在产学研方面的做法是,根据市场需求,判断研发的产品需要具备哪些功能特点,然后提出关键性的指标和要求,设定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以自主研发为主,重大课题会把大学老师请过来共同研发。
目前科净源的速分生物处理技术和孢子转移技术两项核心技术都具备性能强、推广性强、性价比高的特点,得到了行业专家的认可,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教授Max Dohmann认为,科净源的速分生物处理技术,具备便捷灵活、易安装、易维修的特点,比较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孢子转移技术不仅仅可以去除磷、氮等单一营养元素,还可以去除一些浮游生物悬浮物。这些技术不仅仅可以用于湖泊河道污染水体的治理,还可以用于农村地区离散性的污水处理以及工业废水治理,未来在运用场景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环境与生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左剑恶教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科净源的速分生物处理技术和孢子转移技术在除磷脱氮方面有自己的核心优势,在昆明滇池流域污水治理工程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昆明滇池曾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被纳入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滇池治理工作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左剑恶跟科净源参与到昆明滇池治理中,主要负责滇池流域的生态修复。
左剑恶告诉向时代周报记者,滇池流域生态修复和核心目标之一是富营养化和水华控制,其关键在于氮和磷营养盐控制。科净源的孢子转移技术能够极限除磷脱氮,达到“双5标准”,即总氮小于5毫克/升,总磷小于0.05毫克/升。
左剑恶在滇池流域治理工程中开展多项技术验证研究,在相对独立于滇池的中型水体(水面积8000平方米、水深度1.5米)中,科净源研发的孢子机器净化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在10天左右实现水体净化,达到了抑藻和水清效果。
图片来源:科净源
居危思进,探索行业“无人区”
有了敏锐的市场嗅觉,持续的创新能力和成熟的成本管控理念,科净源逐步发展成为了水环境系统治理的创新型综合服务商。按照葛敬说法,科净源从循环水的“小水”过渡到了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大水”。
在发展过程中,科净源打造了众多标杆项目。科净源循环水业务足迹遍布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国内知名建筑,此外科净源还在昆明滇池流域、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纳污坑塘黑臭水体等治理工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回想起科净源这些年走过的路程,葛敬颇为感慨。二十多年前,葛敬选择扎身进入方兴未艾的水环境治理市场,默默耕耘探索,编写了相关领域的多个国家标准和参编了多个团标,目前科净源已经是一家专业从事水环境系统治理的创新型综合服务商,围绕客户对水环境治理的需求,为其提供水处理产品、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和运营服务,在细分市场中起到引领作用。“这辈子不遗憾了,给社会留下点东西,留下了一些思考,为行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科净源并没有因为过往的成就停下发展的脚步。采访过程中,葛敬多次向时代周报记者强调要“居危思进”,这是科净源的企业文化,已经融入到企业和员工的血液之中。
目前中国水环境治理行业发展仍旧不充分,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环保考核制度和体系有待完善,行业技术水平发展迟缓,水环境治理产品、系统的性能和后期运维管理能力较为欠缺。
葛敬认为,当前国内的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全民参与的角度还很不够;二是技术体系等维度的顶层设计尚不完善。
整个行业有很多的改进空间,科净源也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葛敬指出,为了助力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履行公司社会责任,科净源提出5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设备精准化和耗能精准化;第二步是利用污水处理厂有限的空间,用光电的形式来解决部分用电负荷问题;第三步是利用污水处理厂尾水的高度差,使用水轮机发电解决发电问题;第四步是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发完电,用热泵技术将水里的温度作为能源取出来;第五步是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通过厌氧发酵,解决可燃气体发电的问题。
另外,关注到未来碳交易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当前北京不断飙升的自来水价格,科净源已经布局水环境治理相关的碳减排碳咨询领域以及研发新型节水设备,为解决行业难题做好准备。
切入水环境这一细分领域,当时行业标准欠缺、技术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科净源可谓是进入了“无人区”。通过深耕重塑行业格局,并定义行业发展新标准,葛敬治下的科净源一直以创新之力推动企业发展,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水环境治理的发展情况和重要性。
20年以后行业何去何从?生态修复后面的路怎么走?未来国际上在做什么?这些是葛敬正在思考的问题,他希望能在这届水环境治理高峰论坛找到一些新的思路和启发。
葛敬指出,“水生态(修复)还得往后走的,新型污染物出来了,比如干扰素、抗生素、微塑料等等。新型污染物的去除问题是未来的30年甚至40年需要努力解决的。”
对于未来,葛敬已成竹在胸,葛敬向时代周报记者描绘了科净源发展蓝图。从国家政策来看水环境保护已经从水环境综合治理向水生态修复转变,“生态修复是水环境市场最具前景的业务,未来20年都有很多事要做。生态修复之后的运维管理,对于科净源又是一个大的经济增长点。”
|